你這個問題應該是指曬青茶曬干環(huán)節(jié)吧。曬青茶干燥的快慢對品質會有一定的影響,就是正常天氣下,有些制茶者都會刻意通過調節(jié)茶葉鋪的厚度,甚至通過握堆步驟,延長曬青茶干燥的時間,其實就是在曬干過程增加輕發(fā)酵工藝,以提升曬青茶品質的厚度和甜度 ,但茶葉的清香氣和清爽感會有所下降。
云南進入雨季后,氣候變化無常,一會兒晴、一會兒陰、一會兒雨,對曬青茶加工很不利,現在大多茶農或初制所都會建曬茶棚來應對這個問題,曬茶棚采用透明的塑料或透明的瓦楞板覆蓋,以便讓陽光能夠透射進來。但即使這樣,由于曬茶棚曬茶能力與茶葉鮮葉產量不匹配,因此曬青茶經常會出現悶味、悶餿味、煙火味、烘青味、甜香味等異味,這跟陰雨天氣做曬青茶的工藝措施密切相關:
一是加工量少,曬茶棚滿足茶葉鮮葉的產量,可以鋪的非常薄,再輔助強制通風,這種情況,雖然干燥時間延長,但對品質影響相對較小,茶葉的外觀相對正常,也就是紅變現象少,有太陽的紫外線味道,但可能略會有甜香。
二是普遍現象,曬茶面積有限,在天氣正常時,干燥的快,能夠滿足茶鮮葉產量的需求。但在陰雨天氣,干燥時間延長,而每天鮮葉產量不變,造成曬茶面積不夠,這種情況下不同的茶農或初制所會采取不同的措施,造成的品質差異也就不一樣。
(1)茶葉鋪厚干燥,再加強制通風或不通風,如果陰雨天氣不嚴重,就相當于加重茶葉發(fā)酵程度,使得制成茶葉紅變現象較嚴重,茶葉出現悶味但甜香味明顯(類紅茶化);但如果陰雨天氣嚴重,制成的茶則容易出現悶餿味。
(2)揉捻后茶葉先烘干至半干,再轉到曬棚晾曬;或者是曬至半干 再轉烘干,以縮短干燥時間 滿足產量需求。這種情況 ,初制所會采用烘干設備進行烘干,但操作不當,容易出現烘青味;而茶農一般沒有烘干設備,會采用火上方烘干 ,則容易出現煙火味。
這里,先跟大家解釋一下,云南曬青茶的特征跟云南高原紫外線較強有關,剛制備出來的曬青茶所具有的太陽味,其實就是紫外線的味道,如果大家有我聞過紫外線消毒就清楚了。
針對這個原理,為保證曬青茶品質,很多企業(yè)和初制所都在探索解決陰雨天氣制作曬青茶的曬干難的問題,大多初制所和茶農采用建曬棚方式,曬棚所采用的透明塑料或透明的瓦楞板,它們的光線穿過率約是70%左右,也就是紫外線穿過率在70%左右,跟太陽直接曬差異還是比較大。
如天士力帝泊洱在曬茶方面的探索,為曬茶品質的提升提供一個參考。他們采用高透光玻璃與“茶瀑”曬茶技術較好的解決了陰雨天氣曬茶問題。曬茶平臺朝南,確保從早到晚都有陽光,而高透光玻璃的光線透過率達到95%左右,“茶瀑”是指在曬場采用傳送帶轉動形式逐層往下送,再配以強制通風和紅外補溫,從而保證了曬茶品質,使得茶葉的太陽味與直接曬的差不多,同時也提高了茶葉曬茶加工的清潔化。
歡迎關注@茶性隨心 ,互相學習,互相交流對茶的心得。